一、“虚拟货币”、“区块链”等新兴赛道靠不靠谱?
一些不法分子打着“金融创新”“区块链”的旗号,通过发行所谓“虚拟货币”、“虚拟资产”、“数字资产”等方式吸收资金。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,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的非法集资,这类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:
1、网络化、跨境化明显。依托互联网、聊天工具进行交易,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,风险波及范围广、扩散速度快。
2、欺骗性、诱惑性、隐蔽性较强。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,编造名目繁多的“高大上”理论,有的利用名人大V“站台”,宣称“币值只涨不跌”、“投资周期短、收益高、风险低”,幕后操作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、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。
3、存在多种违法风险。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,以“静态收益”(炒币升值获利)和“动态收益”(发展下线获利)为诱饵,吸引公众投入资金。
二、消费返利的模式可以参与吗?
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“创业”、“创新”的旗号,以“购物返本”、“消费等于赚钱”为噱头,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、加盟费等,以此吸引消费者、商家投入资金。此类“消费返利”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销活动,存在较大风险隐患:
1、高额返利难以实现。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溢价收入、会员和加盟商缴纳的费用,多数平台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实体经济和收益,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。
2、资金安全无法保障。一些平台以“预付消费”、“充值”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,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,存在转移资金、卷款跑路的风险。
3、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。一些平台虚构盈利前景、承诺高额回报,授意或默许会员、加盟商虚构商品交易,直接向平台缴纳一定比例费用,谋取高额返利,平台则通过此方式达到快速吸收公众资金的目的。
三、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
一些养老服务机构、企业打着养老服务、健康养老名义,承诺高额回报,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、床位费,欺诈销售“保健品”等手段,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犯罪。此类活动不同于正常养老服务,存在较大风险隐患:
1、高额返利无法实现。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,属于拆东墙补西墙,养老服务机构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。
2、资金安全无法保障。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,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。
3、健康需求无法满足。一些企业通过健康讲座、专家义诊、免费检查、电话推销、上门推销等形式,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。
4、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。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、养老山庄,或者以投资、加盟、入股养生养老基地、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,承诺返本销售、售后包租、约定回购、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。
来源:深证投资者服务中心